close

今天來分享我怎麼和小麥溝通磨合成「我家的天使寶」的其中一個方法

如果有我臉書好友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我在小麥一歲前,很常po Mattie的各種生活大小事,但小麥的就很少,一方面是因為他還不會講話,另一方面是因為...我不喜歡在網路上說孩子壞話,就是...帶他真的太辛苦了,辛苦到我的大腦自動選擇性失憶,我現在回想過去一年,有很多空白,然後不知道怎樣小麥就一歲了哈~
不過最近開始呀每天覺得一歲小孩怎麼可以那~麼可愛!每天都想無限親親抱抱他

 

我的信念一直都是「沒有寶寶喜歡隨意哭泣」, 他們就是有需求說不出來很辛苦

當然我們也很辛苦,但就是各種磨合各種猜,猜不到我就抱著肌膚接觸,最糟糕就抱著一起哭
我會誠實的告訴寶寶「對不起媽媽現在看不懂你需要什麼,媽媽現在也很累、很難過」

其實我覺得大人很奇妙,常常很害怕情緒這種東西,不只害怕孩子的情緒,他們哭就說「不准哭」
也怕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但孩子都在學習,如果我們能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情緒的,將來的溝通會更流暢喔

不過話雖然這樣說啦,常常還是累得很憂鬱啊

這時候支撐我的其實是滿滿的理論背景,所以今天來跟大家分享這段期間陪伴我度過崩潰時期卻依然堅持抱好抱滿的「依附理論」是什麼

 

依附理論最一開始是心理學家John Bowlby提出的,他認為baby(不管人類的還是動物的都是)對照顧者的依附是由演化而來的,而且非常具有價值,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而依附理論有兩個很有名的實驗

enlightenedHarry Harlow的恆河猴

Harlow把小猴子放到有2個假媽媽的籠子,一個是鐵絲和木頭做的,一個是包裹著軟軟布料的絨毛媽媽
研究發現,不管奶瓶放置在哪個媽媽身上,猴子待在絨毛媽媽那的時間都多出非常多
小猴子甚至還會盡力地抱著絨毛媽媽,然後伸長脖子去喝鐵絲媽媽手上的奶
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小猴也會找絨毛媽媽尋求安慰。而且有假媽媽在身邊的小猴子,也會更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
不過傷心的是,這些小猴子長大之後,並沒有辦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
這一系列的實驗,證實了親親抱抱的重要性、照顧者的積極互動、還有安全依附關係對幼兒的影響。

[插播]
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好多人都以為寶寶哭,就是肚子餓,或是寶寶親餵,會只黏媽媽
這其實是很荒謬的說法
寶寶有好多好多需求,除了生理需求(餓、想睡、冷熱、不舒服)還有心理需求(剛來到這世界很困惑、害怕、需要有人和他互動、情感連結...)
如果不黏著主要照顧者來保護自己,那要黏誰呢?
如果用心的愛孩子、抱孩子,就算不是親餵的媽媽,就算是久久見一次的長輩,孩子也會很愛你的!

 

enlightenedMary Ainsworth 陌生情境測試

Mary 和他的同事將孩童與媽媽(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類型分為四種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依附─迴避型(Anxious-Avoidant In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依附─焦慮/矛盾型(Anxious-Resistant Insecure Attachment)以及Mary的同事後來新增的紊亂型依附(Disoriented Attachment)
這四種依附關係只有第一種是好的
而大家如果上YouTube搜尋的話,會發現現在比較常被運用在成人的戀愛關係上
因為,孩子在一歲前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會影響他一生與他人的人際相處模式還有戀愛模式

 

聽到這裡,不覺得,認真的親親抱抱、溫柔互動一年兩年,可以帶給孩子一生與他人相處的能量heart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嗎

這是支撐我再累也要抱好抱滿的依附理論
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從中獲得能量

 

布朗小姐教育提案

歡迎到我的粉絲頁一起抱一個

 

arrow
arrow

    Brow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